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统计部门日前陆续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从经济增长情况看,惠州GDP前三季度以4.3%同比增速领跑,加上深圳、江门、佛山、潮州和广州等,全省共9座城市GDP增速超2%。比照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大部分城市GDP及主要经济指标都呈回升态势,体现广东经济整体趋稳。
“城市经济的发展,不能只盯着少数大项目,而是要深入研究当地优势,推动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要推动珠三角优秀人才流向粤东粤西粤北,推动各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说。
瞄准新产业赛道
珠三角工业大市“加速跑”
前三季度,深圳GDP接近2.3万亿元,广州近2.1万亿元,佛山达8850亿元,东莞超8000亿元,惠州达3800亿元,这些工业大市为全省经济平稳运行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经济数据表明,实体经济的稳健表现,是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
以深圳为例,前三季度经济体量全省首位,GDP同比增长3.3%,仅次于惠州,与江门并列全省第二。工业相关指标表现亮眼,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2%,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逾35%,进出口总额超2.6万亿元。
“在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一直发挥了巨大作用,新经济新产业表现突出,推动较快经济增速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更加有底气。”林江说。
新能源汽车成为深圳经济的最新亮点。前三季度,该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9%。例如比亚迪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今年该企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累计销量达118.51万辆,超越特斯拉“问鼎”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全球销冠。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佳斌说:“抓住了高端技术产品快速增长的态势,加上对优质产业项目投资的重视,这是深圳经济表现较好的重要原因。”
惠州同样实现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前三季度GDP达380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增速均排名全省首位。
在高增速的同时,惠州还不断推动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生命健康等“2+1”产业向高端迈进。前三季度,惠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8.9%。
“惠州多年来持续推动大型产业项目落地,在电子信息、石化等领域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接受深圳‘外溢效应’的辐射带动也很明显。”曹佳斌建议,未来惠州一方面可继续在延伸现有产业链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可加快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如石化产业可为药品生产提供重要原料,如果能打通拓宽这些产业链,将进一步增强惠州的产业优势。
类似的情况,也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工业大市出现。
广州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7%,这比上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加上消费回升,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4.96亿元,同比增长3.1%,助力其实现2.3%的GDP增速。佛山前三季度GDP达8850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65.96亿元,占据GDP的近半体量,同比增长4.0%,比上半年增速提升0.9个百分点。
专家建议粤东粤西粤北
发展特色产业
今年以来,粤东粤西粤北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前三季度,潮州、汕尾、云浮等地经济表现相对较好。
从经济数据看,一方面,这些城市农业生产较好,而第一产业在这些城市GDP占比相对较高。如前三季度云浮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1.88亿元,同比增长4.8%,增加值占同期GDP接近五分之一;汕尾第一产业增加值139.36亿元,增长7.1%。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对这些城市的经济形成带动作用。前三季度,云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1—8月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5.3%。潮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回升明显。
工业投资增长的背后,是这些城市不断推动经济动力转换、产业结构优化。
茂名今年着力推动乙烯提质改造等工程,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潮州提出并努力推动制造业由粗放扩张型向集约创新型转变、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日前,国内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落户汕头濠江区风电产业园,有望填补国内大容量风机检测的“缺口”,成为汕头推动产业升级的最新案例。
专家认为,不断挖掘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的特色产业,是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的重要方向。“潮州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优势,可进一步做优玩具、陶瓷等传统产业;云浮发挥石材产业优势,打造千亿级绿色建材产业集群,都可对当地经济发挥重要促进作用。”林江表示。
近年来,部分珠三角企业在外地的产业投资存在“蛙跳”现象。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巩固完善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长期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在省内有序梯度转移。
林江认为,广东应将多年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推动产业、人才对接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强化珠三角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粤东粤西粤北的城市要加强高质量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特别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这里投资看到回报、看到效益”。
11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看可能最缺的不是规划,而是规划的落地,特别是要创新机制吸引大量青年人才,吸引新产业项目。”林江说。
在具体产业发展上,曹佳斌认为,粤东粤西粤北的产业布局仍较分散,产业园区建设也还不够完善。他建议,应在推动珠三角产业在省内有序梯度转移的同时,一方面加快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提升,另一方面让现有企业尽量“入园”,发挥产业规模效应,并推动产城融合,用优质的城市服务留住优秀人才、项目和企业。“从全省层面看,还要注意帮扶和支持政策的延续性,并发挥行业协会等作用,吸引并鼓励企业在这些城市长期深耕发展。”曹佳斌说。